胡問鳴談四大海洋裝備
2014-03-05 16:55:22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新挑戰帶來新機遇
“大國崛起,無不始于海洋。”胡問鳴表示,“西方大國的興衰歷程表明,大國崛起都是從經略海洋開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經略海洋離不開海洋裝備。因此,中國要崛起,海洋裝備業必須強大起來!中國要成為海洋強國,首先必須成為包括以上四大類海洋裝備在內的海洋裝備研發、設計和制造強國!”
胡問鳴指出,海洋強國是指在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擁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家。而開發、利用、保護和管控海洋,必須以海上力量作為物質和技術支撐?v觀500年來人類現代化大舞臺上相繼出現的世界性大國,都是從海洋發跡,既是海洋強國,也是海洋裝備研發、設計和制造強國。這是因為,沒有強大的海洋裝備作支撐,就沒有強大的海上力量,就沒有安全可靠的海上能源和貿易通道,就不可能擁有海洋權益的話語權。
海洋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寶庫,蘊藏著豐富的生物、油氣、礦產、海洋能等資源,同時也是國際交往的大通道,海洋運輸承擔了全球90%以上的國際貿易量。進入新世紀以來,以爭奪海洋資源、控制海洋空間、搶占海洋科技制高點為特征的國際海洋權益斗爭日益激烈。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以及陸上資源和能源的日益減少,資源尤其是能源問題越來越凸顯,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就在于海洋資源開發。而且,海洋還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命線和對外貿易的最重要通道,我國每年55%以上的石油和大量資源性物資運輸以及80%以上的國際貿易依賴于海上通道。“不容忽視的是,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國家利益的不斷延伸,近年來我國面臨的周邊安全形勢特別是海洋安全形勢日益嚴峻,來自海洋方向的爭端和糾紛正成為影響國家安全以及中華民族復興與和平崛起的主要現實威脅。”胡問鳴強調。
面對新的形勢,黨和國家作出了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和強大國防的戰略部署。“這對船舶工業從國家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思考海洋問題,實現我國由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胡問鳴指出,“同時,船舶工業既直接服務于貿易物流、能源等海洋資源開發,又直接服務于海軍和海洋維權執法裝備建設的戰略地位也更加凸顯出來。”
胡問鳴強調,當前,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建設海洋強國還存在差距,面臨很多挑戰。主要表現在:維護海洋權益、保障海上運輸通道暢通的安全任務越來越重;傳統的運輸船舶技術發展路線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綠色發展”要求;海洋工程裝備研制能力和水平難以適應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由近岸海域向深水進軍的發展趨勢;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力有待提升;海洋能、海水淡化(產品庫 求購 供應)和綜合利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新興領域開發才剛剛起步;海洋經濟綜合服務業發展跟不上海洋經濟整體發展步伐。“這些差距和挑戰,大多與海洋裝備密切相連,與船舶工業密切相關,中船集團責任在肩。”
“可以說,在海洋安全裝備、海洋科考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海洋開發裝備這四大類海洋裝備領域,我國與世界海洋強國都存在差距。”胡問鳴指出。目前,我們的海洋軍事裝備與世界海軍強國相比存在著薄弱環節;我們的海洋維權執法裝備能力尚顯不足;此外,我們在探測海洋的極地考察、深海潛探、油氣鉆探等先進的海洋工程裝備,遠洋捕撈、深海采油采氣等海洋生產裝備,遠洋船舶(位置 評論 新聞)等發展海洋經濟的先進海洋運輸裝備,以及發展海洋經濟需要的用于海洋資源勘探、開采、儲存、加工及航道疏浚等方面的裝備,都與先進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這與我們整體國力發展水平以及我國海洋權益和發展利益對海洋裝備的迫切要求不相適應。”
“這些差距是嚴峻的挑戰,更是可貴的機遇。”胡問鳴表示,國家崛起、民族復興,離不開海洋強國建設,經略海洋、強化海權,離不開四大海洋裝備,這就意味著中國海洋裝備產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美好的前景。以“海軍裝備建設的中堅,全球航運事業的伙伴,海洋資源開發的支撐”為企業使命的中船集團,必由造船為主向四大海洋裝備研發、設計、制造全面進軍,履行好保障國防建設和引領中國海洋裝備產業發展的使命與責任。